祖國大陸尋根記
祖國大陸尋根記
本宮自丁卯醮科圓滿告成,境內外昇平迪吉,戊辰香科接踵來臨。繞境之事,頗難就緒。故特請示神祇降諭,以便推動各項事宜,此際主任委員黃先巧,倡議「大陸進香尋根」念及先祖由祖國福建渡台,隨身安奉三王二佛,即楊府太師、普庵祖佛、康府千歲、梁府千歲、池府千歲等五尊,到台之後山海遠阻,洲洲遙隔,返鄉謁祖難期,適逢今便,眾爐下同心團結欣然讚同,而後受神降諭指示:
梁府降諭于三月初六日
1.楊府同胞渡台已有三百拾五年。
2.楊府同胞在台並無祖地,祖地是大陸「瞭閩」。
梁府降諭于五月十二日
1.久違變遷,地名廟名恐不能照原「祖地俗稱十三灣」。
本宮中門門聯已形容最後一字洲即泉洲
2.當時祖廟向南廟名五府廟。
3.同胞同甘共苦遠走他鄉仙台守,洲洲一隔「聖母在」。
梁府降諭于六月廿七日
1.這次三人行,任務艱鉅,此行可比紅嬰兒,忍受風霜之苦,凡事小心為要,在進退兩難之時化符令飲。
2.泉洲留意同安,認清十三五記。
3.草茅廟向南在十三附近有二、三間隔。
本宮自丁卯醮科圓滿告成,境內外昇平迪吉,戊辰香科接踵來臨。繞境之事,頗難就緒。故特請示神祇降諭,以便推動各項事宜,此際主任委員黃先巧,倡議「大陸進香尋根」念及先祖由祖國福建渡台,隨身安奉三王二佛,即楊府太師、普庵祖佛、康府千歲、梁府千歲、池府千歲等五尊,到台之後山海遠阻,洲洲遙隔,返鄉謁祖難期,適逢今便,眾爐下同心團結欣然讚同,而後受神降諭指示:
梁府降諭于三月初六日
1.楊府同胞渡台已有三百拾五年。
2.楊府同胞在台並無祖地,祖地是大陸「瞭閩」。
梁府降諭于五月十二日
1.久違變遷,地名廟名恐不能照原「祖地俗稱十三灣」。
本宮中門門聯已形容最後一字洲即泉洲
2.當時祖廟向南廟名五府廟。
3.同胞同甘共苦遠走他鄉仙台守,洲洲一隔「聖母在」。
梁府降諭于六月廿七日
1.這次三人行,任務艱鉅,此行可比紅嬰兒,忍受風霜之苦,凡事小心為要,在進退兩難之時化符令飲。
2.泉洲留意同安,認清十三五記。
3.草茅廟向南在十三附近有二、三間隔。
楊府降諭慎重交代
1.進退兩難之時三支清香為禮,呼請「祖國聖母娘娘久別大樹葉落在何處」。
2若尋着聖母楊府祖廟向內爐,奉回香火。
經本宮神祇屢次顯化降諭指示,頻添無比信心,管委會乃研擬由黃唐順、黃高白、許順得等三人,先往大陸探尋,六月廿九日動身啟程,前往祖國,在香港飛廈門班機,機上果然奇蹟出現,前排椅有位陳小姐,不期而逅一見如故,互敘來意已知我等負命尋根,到大陸之後大小事項都由她服務,此人陳翠紅小姐,台北人,婆家在廈門為人熱心誠懇。
楊府同胞一路庇護,安抵廈門,盤旋五天,走遍廈門、集美、同安、泉洲、龍海等縣市,全面地毯式搜尋。三人幸不辱命,終於在七月初五日尋獲,契闊已數百年楊府同胞祖廟
初入祖國人地生疏,幸好楊府同胞先前數次降諭,作為尋根覓祖之啟示,梁府五月十二日指示,祖地十三灣,五府廟,洲洲一隔聖母在,首先借重這三點查訪馬巷、沃頭趙厝等數十村落,而杳然無蹤,在一籌莫展之時遵奉王爺指示,化符水食,三枝清香為禮,呼請聖母娘娘,絲毫不敢怠慢,心誠則靈,次日聯想到離台前夕降諭金言,泉洲留意、同安認清、十三五記。陳小姐撥忙一道同行,對該地、村落、民情瞭如指掌,沿途分析建言,是否來泉洲認清同安,來同安認識清朝地名,將尋根寄望在泉洲、同安交界地。查訪十三公及黃姓祖地,因三王二佛鎮守各村落皆黃姓居多。到了潘厝村,借問一老伯,經指示同安縣城有五府廟,隨即趕往,果有一廟坐西朝東,原來是五顯廟,與欲尋目標不符,此時司機問過一位老師,經指示欲尋祖宗地先覓縣府人,同安縣政府、文委會顏主委立水先生,經指示轉往拜會顏先生,談起明清時期地名各異有都、堡之別,迄今人民政府行政區域有很大變更,論及古同安開元黃守恭,後代有位黃濟登高中進士,在北宋年間皇上御賜,封東黃賜金一斗、馬一匹、递出東門,所到之處皆濟登公所有,即今日之大埔、埔仔頂有一條古道十八灣及千年樟樹並介紹大埔有位賢人黃奕張任校長退休。聞言之後轉往大埔,經黃校長指示,近山居民奉祀保生大帝,靠海邊即奉祀聖母娘娘,黃姓有四安五安之稱,海線黃姓子孫定居于崙上及角尾錦宅。據傳說黃氏五房是牌女所生定居於此,錦宅原係泉洲府同安縣,明清朝代是西十三都(堡)。而今即隸屬龍海縣,十三五記梁府莫非指此而言。倍增無比信心,急速趕路往到錦宅已午夜十一點,村口有座三聖寺,經卜茭指示並非楊府同胞祖廟,但在附近未曾走到,楊府祖廟微現曙光,雖然任務未達成卻信心十足,返回旅館已深夜二點,次日舊地重尋,再往錦宅。該地宗親已在村口等候,帶到村中,有座保生大帝廟,並未發現楊府祖廟,宗親一一介紹,東面一片廢墟是靈惠宮,媽祖廟遺趾在現場詳細察看,前面一株枯榕樹旁有大道公廟,村口三聖寺梁府指示二三間隔即印證於此。楊府在最後指示大樹葉落在何處,如今這株大樹枯枝葉落,正合楊府降駕所言,本宮神祇降諭金言,都陸續證實在眼前,但未經查訪,不敢貿然肯定。當時受鄉親盛情招待,暢敘寒暄,論及祖廟前有一秀水環繞,前案一望無際的田疇(水稻田)近百年前是一片淺海,有十三海灣之稱。日軍入侵福建曾築建十三烟墩。聞言莫不由衷敬佩,梁府在五月十二日所啟示聖論(祖地俗稱十三灣)宗親莫不嘖嘖稱奇。祖廟所奉祀聖母娘娘,俗稱媽祖婆庵。住有尼姑數名,每逢祭典香客洛譯不絕,香火非常鼎盛,不幸在一九五八年文革時期已被拆毀。聖母娘娘金尊也被焚化,片瓦無存,現今並未修建,僅留枯榕樹一株,古井一口(供尼姑飲用水之需)石柱一對。殘缺不全,石碑二塊。如照片。
聖母娘娘雖廟宇金尊不在,而慈靈依昔,二年前取用金子是一位十五歲少女。今年十七歲,當日出壇交代奉回香火雕塑金尊庇護台疆代代子民,並流淚傾訴三十年來歷劫慘淡怨言。我等覩景傷情,感懷不已澘然而淚下。
覓祖尋根已撥雲見天。次日束裝踏上歸程。我等身負聖母娘娘香火。一路順安,於七月七日安抵故里。為了慎重起見,該夜請示楊府同胞出壇證實,楊府、普庵、康府。梁府。池府齊到本宮拜會胞姊。祖國聖母娘娘也採出生乩。久別重逢悲喜交集,共敘離情淚沾襟,場面溫馨動人。在場善男信女,熱淚盈眶,斯時斯景,永世難忘。尋根盛舉,事出頻繁,未能一一詳載,略述數語以資永誌。
◎楊府同胞祖廟簡介
一、廟趾:明清朝代 福建省泉洲府同安縣角尾鎮錦宅村
人民政府時期 福建省龍海縣角美鎮錦宅村
二、廟名:五府廟
三、奉侍神祇:一聖二佛三王爺
一 聖:聖母娘娘
二 佛:楊府太師、普庵祖佛
三王爺:康王、梁王、池王
1.進退兩難之時三支清香為禮,呼請「祖國聖母娘娘久別大樹葉落在何處」。
2若尋着聖母楊府祖廟向內爐,奉回香火。
經本宮神祇屢次顯化降諭指示,頻添無比信心,管委會乃研擬由黃唐順、黃高白、許順得等三人,先往大陸探尋,六月廿九日動身啟程,前往祖國,在香港飛廈門班機,機上果然奇蹟出現,前排椅有位陳小姐,不期而逅一見如故,互敘來意已知我等負命尋根,到大陸之後大小事項都由她服務,此人陳翠紅小姐,台北人,婆家在廈門為人熱心誠懇。
楊府同胞一路庇護,安抵廈門,盤旋五天,走遍廈門、集美、同安、泉洲、龍海等縣市,全面地毯式搜尋。三人幸不辱命,終於在七月初五日尋獲,契闊已數百年楊府同胞祖廟
初入祖國人地生疏,幸好楊府同胞先前數次降諭,作為尋根覓祖之啟示,梁府五月十二日指示,祖地十三灣,五府廟,洲洲一隔聖母在,首先借重這三點查訪馬巷、沃頭趙厝等數十村落,而杳然無蹤,在一籌莫展之時遵奉王爺指示,化符水食,三枝清香為禮,呼請聖母娘娘,絲毫不敢怠慢,心誠則靈,次日聯想到離台前夕降諭金言,泉洲留意、同安認清、十三五記。陳小姐撥忙一道同行,對該地、村落、民情瞭如指掌,沿途分析建言,是否來泉洲認清同安,來同安認識清朝地名,將尋根寄望在泉洲、同安交界地。查訪十三公及黃姓祖地,因三王二佛鎮守各村落皆黃姓居多。到了潘厝村,借問一老伯,經指示同安縣城有五府廟,隨即趕往,果有一廟坐西朝東,原來是五顯廟,與欲尋目標不符,此時司機問過一位老師,經指示欲尋祖宗地先覓縣府人,同安縣政府、文委會顏主委立水先生,經指示轉往拜會顏先生,談起明清時期地名各異有都、堡之別,迄今人民政府行政區域有很大變更,論及古同安開元黃守恭,後代有位黃濟登高中進士,在北宋年間皇上御賜,封東黃賜金一斗、馬一匹、递出東門,所到之處皆濟登公所有,即今日之大埔、埔仔頂有一條古道十八灣及千年樟樹並介紹大埔有位賢人黃奕張任校長退休。聞言之後轉往大埔,經黃校長指示,近山居民奉祀保生大帝,靠海邊即奉祀聖母娘娘,黃姓有四安五安之稱,海線黃姓子孫定居于崙上及角尾錦宅。據傳說黃氏五房是牌女所生定居於此,錦宅原係泉洲府同安縣,明清朝代是西十三都(堡)。而今即隸屬龍海縣,十三五記梁府莫非指此而言。倍增無比信心,急速趕路往到錦宅已午夜十一點,村口有座三聖寺,經卜茭指示並非楊府同胞祖廟,但在附近未曾走到,楊府祖廟微現曙光,雖然任務未達成卻信心十足,返回旅館已深夜二點,次日舊地重尋,再往錦宅。該地宗親已在村口等候,帶到村中,有座保生大帝廟,並未發現楊府祖廟,宗親一一介紹,東面一片廢墟是靈惠宮,媽祖廟遺趾在現場詳細察看,前面一株枯榕樹旁有大道公廟,村口三聖寺梁府指示二三間隔即印證於此。楊府在最後指示大樹葉落在何處,如今這株大樹枯枝葉落,正合楊府降駕所言,本宮神祇降諭金言,都陸續證實在眼前,但未經查訪,不敢貿然肯定。當時受鄉親盛情招待,暢敘寒暄,論及祖廟前有一秀水環繞,前案一望無際的田疇(水稻田)近百年前是一片淺海,有十三海灣之稱。日軍入侵福建曾築建十三烟墩。聞言莫不由衷敬佩,梁府在五月十二日所啟示聖論(祖地俗稱十三灣)宗親莫不嘖嘖稱奇。祖廟所奉祀聖母娘娘,俗稱媽祖婆庵。住有尼姑數名,每逢祭典香客洛譯不絕,香火非常鼎盛,不幸在一九五八年文革時期已被拆毀。聖母娘娘金尊也被焚化,片瓦無存,現今並未修建,僅留枯榕樹一株,古井一口(供尼姑飲用水之需)石柱一對。殘缺不全,石碑二塊。如照片。
聖母娘娘雖廟宇金尊不在,而慈靈依昔,二年前取用金子是一位十五歲少女。今年十七歲,當日出壇交代奉回香火雕塑金尊庇護台疆代代子民,並流淚傾訴三十年來歷劫慘淡怨言。我等覩景傷情,感懷不已澘然而淚下。
覓祖尋根已撥雲見天。次日束裝踏上歸程。我等身負聖母娘娘香火。一路順安,於七月七日安抵故里。為了慎重起見,該夜請示楊府同胞出壇證實,楊府、普庵、康府。梁府。池府齊到本宮拜會胞姊。祖國聖母娘娘也採出生乩。久別重逢悲喜交集,共敘離情淚沾襟,場面溫馨動人。在場善男信女,熱淚盈眶,斯時斯景,永世難忘。尋根盛舉,事出頻繁,未能一一詳載,略述數語以資永誌。
◎楊府同胞祖廟簡介
一、廟趾:明清朝代 福建省泉洲府同安縣角尾鎮錦宅村
人民政府時期 福建省龍海縣角美鎮錦宅村
二、廟名:五府廟
三、奉侍神祇:一聖二佛三王爺
一 聖:聖母娘娘
二 佛:楊府太師、普庵祖佛
三王爺:康王、梁王、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