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興宮主祀梁府聖帝(梁王武帝、老王爺公)
埔頂東勢寮
通興宮主祀梁府聖帝(梁王武帝、老王爺公)
祀典日期:農曆十月初十日
頭戴帝王冠,身塑九龍。
右手按玉帶,左手放腳膝。
身坐龍椅,腳踏雄獅。
帝貌奇偉,鳳眼藏神。
通興宮主祀梁府聖帝(梁王武帝、老王爺公)
祀典日期:農曆十月初十日
頭戴帝王冠,身塑九龍。
右手按玉帶,左手放腳膝。
身坐龍椅,腳踏雄獅。
帝貌奇偉,鳳眼藏神。
梁武帝成佛
高祖武帝衍改天監、字叔達,南蘭陵都里人,與齊同出,亦漢相蕭何廿四代孫、父順之為丹陽尹,母曰張氏,生於宋孝武大明八年甲辰歲生,帝狀貌奇偉、項有圓兌不映日、崇奉佛法為歷代皇帝之冠生平勤儉愛民、粗衣淡飯,曾三度捨身同泰,國內依洲鎮里秩列建寺庵無以計數,天監元年(西元五○二年)夏四月丙寅,高祖即皇帝位於南郊,在位四十八年,時年八十六年五月丙辰日,崩手淨居殿,辛已遷大行皇帝梓宮于太極前殿,冬十一月,進尊為武皇帝廟曰高祖,乙卯葬于脩陵。
梁代五十五年間,為南朝佛教最盛階段,尤其是梁武帝(西元四六四年、西元五四九年)在位約四十八年之間(西元五○二年、西元五四九年),其信佛教之程渡度,乃為歷代帝王中所僅有絕無,武帝原為蕭子良的門人,天監三年(西元五○四年)四月八日佛誕之,率道俗兩萬餘人,於重雲殿,行捨道奉佛儀式,同十年(西元五一一年),發表「斷酒肉文」,又於同十六年(西元五一七年)禁止以殺生作祭祀,並慶天下道親,令道士還俗,同十八年初(西元五一九年)四月八日,再從草堂寺之慧約受菩薩戒,當時皇太子以下受戒者達四萬八仟人,武帝建有愛敬、光宅、開善、同泰、幸行此等大寺,開大法會達十數回,大通二年(西元五二八年)三月,捨身同泰寺作三寶之奴僕,十群臣出錢一億萬為武帝贖而歸,如此捨身行助,嗣後又舉行了三次,故被稱呼為皇帝菩薩,得以出入宮廷,與皇共究佛法的家僧,有僧旻、法寵、法雲、慧超等,尚有寶誌、僧祐、寶唱、智藏、慧約等名僧也均為武帝知遇,其中寶誌,以神異知名,光宅寺的法雲、開善寺的智藏、莊嚴寺的僧旻,並稱梁之三大法師方為成實及涅盤之學匠而有高名,順便一提,法雲的「法華義疏」,即為日本聖德太子撰述法華義疏的籃本,僧祐著有「出三藏記集」、「弘明集」、「釋迦譜」等史書,其弟子寶唱,亦後其影響,著有「名僧傳」、「比丘尼傳」,慧皎便參考「名僧傳」而撰述「高僧傳」、「比丘尼傳」及「高僧傳」兩書,與「出三藏記集」的僧傳,同為現存僧傳中最古而佔有極高評價的著作。
武帝的家族也繼續篤信佛教,長子,即是昭明文選的選者太子蕭統,以及三子簡文帝、蕭綱西元五五○年—五五一年在位,七子元帝蕭繹西元五五二年—五五四年在位等,亦不亞於武帝精通佛教並有著述,特別是昭明太子的「解三諦義」乃為有名之作。(載於南北朝史、中國佛教史、二十五史)